我的大学(八)

 

###(十六)

大二下进了实验室,碰到了这帮师兄师姐师弟师妹。那时候从来没想到,大学的大半时光会在新主楼六层这个屋子度过。

其实我一直觉得来北航计算机是个不错的选择,当然我那时也没多少选择。三年半的时间,有两年是在国重Admire度过的,每天不是在实验室,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。坦白的讲,不见得学到多少实际的东西,但是氛围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。两年的时间,我见识了什么叫牛人,知道了学术与论文的联系,了解了博士光环下的无奈,更学会了把代码当小说看。当然,最重要的是结识了这些朋友,没有你们的帮助,我可能毕业时依然在专业的边缘纠结,最终再感叹一句,请母校忘了我吧。Admire给与我的太多,却没能为它做什么,每每想起,总觉愧疚。我想,Admire给我的影响,已经成为我大学生活的一个烙印,并将一直影响我以后的人生之路。

章鱼似乎是那时候离开我们去美国留学的。我们一起进入大学,却无法一起挥霍毕业的时光,不知道彼岸的你,会有如何的感慨。无论如何,我依然相信,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已经沉淀到记忆的深处,而你的身影,也永远镌刻在十六楼三层一拐弯了。

###(十七)

大二下刚好赶上奥运会,也有幸成为奥运志愿者。那时候真没觉得多光荣,机场的志愿者更是最累的。白夜休休的工作制度,每天此起彼伏的电话,机场学校间往返的奔波……志愿者的光环下其实有很多艰辛,唯一欣慰的就是机场不错的伙食,以及监视器里偶然飘过的空姐。抵离部门的工作说简单简单,说繁琐也够折腾人。每天要处理成百上千的数据,接打无数的电话,也是在那时候,我才把VBA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。

不过无论多累,那是最充实的一段时间。宏伟的T3航站楼,熟悉的TAMCC,以及BGS的美女姐姐,空管的哥哥,要客的姐姐……一切关于奥运的印象都带着温馨的色彩。我们曾无数次骑电驴穿梭于T3和CC,天天盘算如何用多余的餐票换饮料,无聊时用监控追踪空姐,也曾凌晨一两点在空旷的T3里游荡。那时候也认识了许多朋友和志愿者经理,曾经跟少华称兄到底,跟老徐彻夜长谈,跟张帅聊北航的生活……开幕的那天,北京上空停飞4小时,我们在CC的屋子里看电视直播,那也是少有的闲暇。绚烂的烟火,华丽的演出,注定载入史册的时刻,一切,都镌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,并将成为此生不可多得的财富。

残奥会闭幕的时候,导演特别安排了感谢志愿者的情节,看闭幕式的时候我真的哭了。为了奥运我们期待了太多,为了奥运中国付出了太多,奥运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已经远超过一个运动会。参与其中,我们不会去想那么多意义,但在那一刻,所有的委屈,不平都化为感动的泪水,我可以自豪地说,我是一个奥运志愿者——我参与,我奉献,我快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