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大学(十一)

 

###(二十一)

我想,毕业的时候肯定会有很多人问:你觉得大学收获了什么。其实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不明确的,能用数字和尺度度量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。无论你觉得你收获的东西有多么明确,背后其实还隐含着很多,而这些东西,往往在潜意识里影响你很长时间。如果真的去分辨一下,那么我只能说,学历代表过去,能力代表现在,学习力代表未来。

我一直在试图淡化大学这个概念。高墙,校门,象牙塔,其实并不能割裂出一个独立的空间。物理上的分隔,在思想上造成的影响,其实很小。细想大学的生活与校外究竟有多少差别?读书,听课,生活,实践,其实淡去事物的本质,也就是一种思想的交流罢了。

而思想是没有界限的。

很欣赏陈寅恪先生所说,“自由之精神,独立之人格”,以思想的自由,在繁芜丛杂的价值定位里,维持自己的独立人格,这才是为学之人应该有的境界。在你的人生没有被固定到朝九晚五去的时候,努力多读点书,多思考,与时间对话,这样才能寻求独立的人格。在大学这个相对隔离的环境里,我们才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,透过现象,去看生活的本质,如此机会,以后恐怕难得了。

大学其实是最后的象牙塔了。以后很难有时间专心的去学习和思考。站在人生的一个新的节点,回顾曾经的画面,才发觉不经意间时间已经过了好多。回首大学四年,有太多的感动,喜悦,痛苦和收获。曾经在三号楼通宵写作业,跟班级一起郊游聚餐,也曾在图书馆泡一整天,在实验室涮火锅做柚子茶……在北航度过的四年已经成为记忆深处不可磨灭的印记,而所收获的也必将影响深远。

其实写到这里很多东西已经偏离了主旨,甚至有点别扭。作为一个总结本科阶段的作业,不相关的写的有点多了。我更习惯处于暗处,用一双眼睛冷静的旁观社会。随手写这些文字,希望不要引起反感。我很欣赏蔡元培先生“兼容并包”的思想,有包容,有冲突,才能有新的思想产生,如达尔文所说,适者生存。至于这些文字是不是像一个本科总结,我想——

也许似乎大概是,然而未必不见得吧。